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一) 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演變

由於本身是念政治系的,將來也計劃要出國念國際關係,所以對於國際關係的幾個重要理論曾經花了不少時間去瞭解(好啦,其實是為了要應付考試啦...0rz)。翻遍坊間幾個較有名的考試準備用書,如高點出版的「國際關係及國際組織」或是新保成出版的「國際關係及國際組織」或是林碧炤老師的「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這是一本好書,推薦給大家),雖然每一本都對於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現實主義及其各種流派(古典現實主義、人性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攻勢現實主義、守勢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等等)有大篇幅的介紹,但總是覺得有看沒有懂。林碧炤老師那本書雖然寫得不錯,但限於成書較早,所以對於現實主義最新的發展並未列入。最麻煩的是,這幾本書對於這些現實主義流派的演變和分類都有不太一樣的整理,這實在是最令人感到霧裡看花愈看愈花的地方。由於愈看愈迷網,於是我決定直接去翻英文的原文書來找答案。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找到了這一本好書:Norton在2002年出版的Political Science:State of the Discipline,顧名思義,這本書就是截至2002年以前的(美國)政治學學門發展現狀的總整理。其中在第一個Part(The state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中(第197~230頁),由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國際關係學的權威學者Stephen M. Walt寫了一篇「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the Realsit Tradition」,裡面對於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各個流派的理論、演變、長處與批評都有畫龍點睛的介紹,讀完以後豁然開朗,真的是一解我多年來的疑惑。

不知道這些寫考試用書的老師們是因為藏私(把精采的和真正的資訊留在補習班教不寫在書裡),還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有真的去搞懂這些理論,這些書裡面對於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各個流派的介紹明顯有許多錯誤的地方(特別是在理論的介紹和學派的分類方式上)。小弟有感於台灣國宅朱學恆推動開放式課程痴漢般的熱情,決定也在這邊獻醜一下我破破的英文,把Walt這一篇好文章在我的部落格上分次翻譯出來給大家參考,希望學習國際關係或是對國際關係有興趣的大家都能跟我一樣,有機會能夠親炙大師鉅作,釐清這些令人迷惘的概念。

(2009年8月09日,03:59 A.M.)

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流派相當多,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先稍微簡介一下現實主義到底有哪些流派,以及其學術理論的發展進程,讓大家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楚的地圖:

古典現實主義
發展
新現實主義(又稱結構現實主義)衍伸守勢現實主義對其修正 攻勢現實主義
發展
新古典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的分析層次(也就是國際政治中的行為者角色)主要有四種,由低至高分別為:個人層次(如你、我、陳水扁、馬英九、各種政黨和利替團體等等)、國內層次(又稱個體層次,如國家的政體類型和決策制度等等)、國際層次(又稱系統結構層次,如單極體系、雙極體系、多極體系等等)和全球層次(如各種跨國的經濟與環保議題、利益團體及國際組織等等)。

上面這張現實主義發展流程圖的意思是說,學術上的現實主義理論主要有三個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次是二次大戰之後從歷史上的國係關係經驗發展出的「古典現實主義」,主要是把國家的動機與行為當成「個人層次」的動機與行為來分析,「國際層次」和「全球層次」的影響並未加考慮。

第二次是在1979年,鑑於「古典現實主義」的缺點,由Waltz發展出特別強調「國際層次」(亦即Waltz所說的「系統結構」)的「新現實主義」,完全以「系統層次」為影響外交政策的考量,認為「個人層次」、「國內層次」和「全球層次」的變數對國家的行為不具任何重要性。但,根據「新現實主義」的假設和推論作衍伸,得到的卻是國家之間其實是傾向於防守而不是傾向於攻擊他國的結論,所以這一類的「新現實主義」學者的理論被稱為是「守勢現實主義」。另一派的「新現實主義」學者對此做了一些理論上的修正,認為國家其實是(一旦獲得良機的話)傾向於進攻他國而非傾向於防守,所以這一派的「新現實主義」學者的理論就被稱為是「攻勢現實主義」。

第三次是在90年代中期後,學者們對「新現實主義」修正與擴充,發展出「新古典現實主義」,以「國際層次」為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前提,開始將「個人層次」、「國內層次」和「全球層次」的變數放進來,認為國家的外交政策是受到系統結構與國內因素同時影響的。

以上就是對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流派的初步講解,相信大家在腦海中對「現實主義」的發展和演變已經有一個清楚的概念,從此終於可以不必再被各種「xx現實主義」、「新xxx現實主義」的名詞所迷惑。所以,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Stephen Walt的名作,一起進入大師的世界吧!

(2009年8月15日,00:40 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