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二) 古典現實主義(舊現實主義、傳統現實主義、人性現實主義) Classical Realism

當代所有的現實主義流派都是從「古典現實主義」發展、修正而來。「古典現實主義」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是國際關係中一個非常古老、保守且傳統的研究途徑,所以又被稱為「舊現實主義」或是「傳統現實主義」(Traditional Realism)。

Walt的文章並未就「古典現實主義」作深入探討,因此本篇是我根據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Goldstein & Pevehouse「國際關係」以及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這三本書改寫而成,請大家參考指教。

一、「古典現實主義」的歷史養分

早從春秋時代中國的墨子和孫子開始,戰爭即被視為國家間用以爭奪權力和生存的主要手段,在當時的國際氣氛下,墨子和孫子認為依賴道德勸說沒有多大作用,國家必須面對武力強大,同時又具有高度危險性的鄰國。於是,孫子建議統治者運用權力來獲取國家利益,同時保障國家的生存。

差不多在同時期的希臘,希臘史學家Thucydides寫下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他的重點放在希臘城邦之間的權力對應關係,「強國做他們有能力做的事,而弱國接受他們必須接受的事」,他認為人類與生俱有的權力欲望是政治的原動力,國內和國際政治都是權力的爭奪,只是發生的地點和影響有所不同而已。他提醒我們看待國際政治必須永遠掌握權力和利益的現實面。

稍後在1500年左右,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Niccolo Machiavelli在其經典之作「
君主論」中提醒各邦的統治者,他們的處境類似戰國時代的弱小國家,建議統治者盡一切的可能來控制權力,並且以戰爭和其他手段擴張權力。今天,作為形容詞,「馬基維利」意謂著不擇手段的權力運作。

十七世紀英國契約論的思想家Thomas Hobbes在其鉅著「
巨靈論」(又譯「利維坦」)中開始探討「自然狀態」的概念。在「自然狀態」的「無政府狀態」的情形之下,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利用各種手段達成自利的目的。這種狀態也稱為「戰爭狀態」,適用於今天的叢林法則。在叢林當中,法制是派不上用場的。因此,Hobbes主張建立強大的君主國家,避免回到自然狀態。然而,國際社會仍缺乏類似的中央政府,因此國際社會上所有的國家可以說都是處於叢林法則的無政府狀態中。

在淵遠流長且內容豐富的中、西政治思想中,以「國家利益」為主要考量的「古典現實主義」不斷吸收各家的學說與養分而逐漸發展,到了二次大戰以後,終於在E. H. Carr和Hans Morgenthau等人的努力下,發展成為國際政治學的主要理論。

二、理想主義(即自由主義)的挫敗與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的形成

二十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使得國際政治中「理想主義」(即自由主義)的學說遭受挫敗(關於理想主義的學說,稍後我會再寫一篇文章做介紹)。二戰結束後的1939年,Carr在英國出版了「
二十年危機:1919~1939」,大力批評理想主義(即自由主義),認為國家的動機主要是受權力慾望所趨使。雖然Carr最先提到科學化和國際政治研究的問題,然而,他對國家為什麼在乎權力以及國家到底想要多少權力的問題卻隻字未提。1951年,美國著名的外交家George Kennan出版了「美國外交:1900~1950」,也與Carr的書屬於同一格調,強調大國極其在乎權力,為古典現實主義的理論提供辯護,但並未將古典現實主義發展成嚴格的學術理論。雖然「古典現實主義」的理論化尚未完成,但我們可以從這兩本經典之作中看出,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現實主義」(當然,這裡指的是「古典現實主義」)的思潮已經取代了「理想主義」(即自由主義)的解釋,成為當時國際政治的主流看法。

一直到冷戰初期的1948年,Morgenthau在美國出版了「
國家間的政治:為和平與權力而奮鬥」,才將「古典現實主義」真正發展成為嚴格的學術理論。Morgenthau主張國際政治受限於客觀且普遍適用的法則。無論決策者的心理狀態為何,他們都必將追求國家利益,也就是追求權力。Morgenthau的基本命題是,國家受人性支配,而人與生俱來就有著「權力慾望」,亦即國家對權力擁有無法填滿的胃口,用Morgenthau的話來說就是「對權力貪得無饜」,國家不斷地尋找機會採取進攻姿態,企圖控制其他的國家。由於所有的國家都「充滿敵意」,所以沒有任何根據對國家侵略的強弱做出區分,因此在理論上不應該存在任何一個維持現狀的國家。「古典現實主義」認為國際環境的無政府狀態導致了國家對均勢的擔憂,而把結構限制的因素視為引起國家行為的次要原因。國際政治中的主要驅動力量是體系中每一個國家的內在權力意志,它促使著國家爭奪霸權。

由於Morgenthau的理論將國家對權力的渴求視為來自人性中的權力慾望的產物,將國家的行為「人性化」,所以Morgenthau所提出的「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又被稱為「人性現實主義」(Human Nature Realism)。

從1948年開始,一直到1979年Kenneth Waltz出版了他的經典之作「
國際政治理論」揭開了「新現實主義」(又稱為「結構現實主義」)的序幕為止,從Morgenthau發展出來的「古典現實主義」理論一直主導著這段期間的國際關係的研究達三十年之久。

三、對「古典現實主義」的批評

學者林碧炤在其「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整理各家學者對於「古典現實主義」的批評如下:
(1)過分強調權力和國家所處的不安全環境,使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的侵略行為獲得合理化。
(2)「古典現實主義」雖然強調權力與利益,但「古典現實主義」的學者從未給予權力與利益很適當的界定。
(3)人類的認知並不完全依照權力與利益的原則,國際政治的運作也是如此,感情號召與道德良知的判斷也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之一。
(4))「古典現實主義」太過強調權力與利益,忽略了經濟因素也對國際政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5)國家並非國際社會唯一的成員,且各個國家之間也不可能擁有同樣對等或是同樣性質的權力。

四、「古典現實主義」的影響

作為當代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理論的先鋒,「古典現實主義」不可避免地在理論上存在著許多的缺點,留待後面的學者們來進一步擴充。因此,「古典現實主義」成為目前所有流派的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基礎,在學術上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古典現實主義」,才能夠完全掌握到其他現實主義流派的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